原标题:关于《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(2022-2025年)》的政策解读
按照总书记“要把‘双碳’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坚持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协同推进”的要求,我们聚焦“产业绿色低碳化”和“绿色低碳产业化”,编制了《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(2022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“行动方案”),现将行动方案的总体考虑、主要内容等作如下解读:
一、总体考虑
《行动方案》重点考虑了在双碳背景下,上海应如何准确把握使命任务,紧抓投资机遇,发挥全产业全链条优势,尽早布局、抢占先机,率先推进各项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,推动双碳目标与动能增长互促共进。
一是抢抓“六化”市场需求形成新动能。从能源加工转换全产业链的横向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纵向两个维度分析,产业发展将围绕“能源清洁化、原料低碳化、材料功能化、过程高效化、终端电气化和资源循环化”,新增广阔的市场需求。
二是聚焦“五新”领域“十大”赛道重点发力。围绕“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装备、新能源”,聚焦产业高端,推动集群发展,拓展应用场景,加大集成创新,在10大领域36个细分行业上重点发力。
三是依托“5+X”特色园区攻坚突破。以高品质产业园区为主阵地,围绕氢能、高端能源装备、低碳冶金、先进材料等产业,重点打造5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培养提升X个潜力园区,形成绿色低碳特色产业园区体系。
二、主要内容
(一)发展目标
1.产业规模快速增长。到2025年,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,基本构成2个千亿、5个百亿、若干个十亿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。2.创新能力稳步提升。力争培育10家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,5家共性技术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,5家大型企业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。3.市场主体逐步壮大。推进“十百千”工程,重点培育10家绿色低碳龙头企业,100家核心企业和1000家特色企业,创建200家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。4.园区体系健全完善。形成“5+X”绿色低碳特色产业园区体系。
(二)绿色低碳产业重点方向
明确“六化”发展路径。能源清洁化,提升太阳能、风能、核能、氢能等比重。原料低碳化,加快石化化工、钢铁等低碳原料替代。材料功能化,推进材料轻量化、高强化。过程高效化,推动用能系统改造提升、生产工艺优化。终端电气化,推动电气化智能化终端能源消费升级。资源循环化,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。
(三)绿色低碳产业培育行动
一是聚焦产业高端,领跑优势赛道。1.前沿技术,攻关一批负碳、新能源和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。2.高端装备,加快重型燃气轮机、核能、风能关键部件国产化和低成本化,推动再制造产业集聚。3.极致能效,推动重点行业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推广,提升重点工艺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,丰富节能服务模式。4.低碳冶金,攻坚六大绿色低碳工艺,做强绿色精品钢,培育钢铁相关绿色低碳产业。
二是推动集群发展,拓宽并跑赛道。5.新能源汽车,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和产品供给体系,发挥新能源整车龙头企业拉动效应,发展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。6.氢能产业,建立多元氢气供给体系,突破燃料电池长寿命电堆等关键技术,推动多种氢气储运技术和设备应用。
三是拓展应用场景,抢占新兴赛道。7.绿色材料,推动碳纤维产业延链补链,拓展高温超导、光催化材料应用,发展天然气和CO2制备合成气等低碳化工。8.碳交易和碳金融,鼓励金融机构参与、活跃碳金融市场,有序推进碳金融衍生品创新和入市。
四是加大集成创新,实现弯道超车。9.碳捕集及应用,研究新一代CO2捕集技术,探索CO2的生物、化工等资源化利用,扩大CCUS应用场景。10.智能电网,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,做强智慧能源服务。
(四)特色园区攻坚行动
一是打造5个特色产业园区。“嘉定氢能港”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;“临港国际氢能谷”打造世界级氢能产业集群,建成国际领先的氢能社会;“临港动力之城”发展高端动力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的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,打造“空天陆海能”动力集群;“宝武(上海)碳中和产业园”以创新发展为方向,开展低碳冶金工艺和装备研发,形成钢铁行业“碳中和”技术研发制高点;“上海化工区绿色低碳示范园”构建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,加快关键材料突破和低碳原料替代。
二是培育提升X个潜力园区。华能石洞口二厂开展新一代CO2捕集等技术攻关,青浦氢能经济生态园构建氢能汽车产业链,临港再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、工程机械等装备再制造,长兴低碳创新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海洋装备产业。推动各类碳中和创新技术平台建设。
(五)产业生态完善行动
一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。围绕共性技术、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,加大科研攻关和政产学研用合作。二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。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,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。三是推进标准体系建设。制定一批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,构建上海低碳制造标准体系。
(六)保障措施
一是强化统筹协作。市各相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,各区、各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鼓励企业、行业组织、研究机构加强合作。二是加大相关政策支持。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政策,综合运用财政、金融、投资、土地等政策。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。加大绿色低碳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,形成分层次、多渠道人才培养体系。四是加深国际国内合作。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,本市对外开放的“窗口”“桥梁”作用,推进技术、金融等方面开展国内国际合作。五是加强绿色低碳引导。通过节能宣传周、碳博会等活动,传播低碳发展理念,营造良好舆论氛围,促进绿色低碳消费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展开